遠紅外線治療下肢水份浮腫
下肢水分多導至浮腫針藥加遠紅外線三管齊治 ■黎醫師為Chole施針再用高科技遠紅外線熱力配合治療,下肢水分多導至浮腫問題很快得以解決。下肢水分多導至浮腫不可輕視 發現腳水分多導至浮腫,不少人第一個念頭就會是:「是否腎臟功能出了問題?」其實引起的原因很多,先找出原因才能有效消除浮腫。有些疾病會造成身體水分多導至浮腫,如心臟、腎臟、肝臟功能出現問題。但有些人則是屬於「生理性水腫」,與個人的天生體質有關,只要遇到需要長時間站著或坐著不動,如搭乘飛機、或者吃了重口味的食物,就容易引起下肢腫脹。這類水分多導至浮腫多半是暫時性地出現,通常下午或晚上較多出現,體重可相差1公斤以上。發現身體水分多導至浮腫,應先就醫和檢查以確定是否因心臟、肝、腎功能的問題以引起。Chloe 是白領一族,平時工作多坐少站。這段時間她洗完澡後,發現小腿比平常粗壯,腳踝的地方更嚴重,一按就凹陷下去,幾秒鐘後才能回彈。隔天起床後,腳腫的情況似乎稍微改善,但是到傍晚又腫了起來。由於擔心身體功能出了毛病,於是去醫院做檢查。報告出來後,各項指數都很正常,醫生只叫她不要吃太鹹、不要長時間久坐。但是浮腫的情況並無改善,還是偶爾會出現。其實,Chloe 的情況並不罕見,很多人都會患有這種「生理性水多浮腫」,由中醫調理後,很快可以恢復如初。 ■很多人都有「生理性水腫」問題,女性尤其嚴重。下肢水份浮腫三大類黎醫師解釋,下肢水份浮腫的成因分為三大類:「眼浮腫、四肢皆腫、沾寒沾凍一般為有外感水份多浮腫;周身浮腫,全身困倦一般為脾虛;腰以下為甚、腰膝酸軟,畏寒肢冷一般為腎陽虛。」需要針對狀況作出調整,方能根治。黎醫師指出,外感浮腫的病人只需調理好外感,水份浮腫自然痊癒;而脾虛的病人就要補脾,脾臟運作正常自然能袪除體內濕氣。而腎陽虛的人則要長期調養,以「溫腎利水,藥、針灸再配合高科技的遠紅外線治療器作為治療原則。」熱力與針法互補 黎醫師以高科技的遠紅外線治療器來配合中藥和針灸,是一種新的嘗試。「遠紅外線(Far Infrared,縮寫FIR),一般是指特定波長的光波,人體則可以『熱』的型式,感受其存在。對中醫而言,『針灸』其實包含了『針法』及『灸法』,而灸法主要是以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淚,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,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方法。《醫學入門針灸》載︰『藥之不及,針之不到,必須灸之』。因此,遠紅外線療法的原理與灸法十分相似,皆是透過在淺層作熱能效應,令新陳代謝率和痛楚承受能力提高,令繃緊的肌肉放鬆,並可以行氣活血、祛濕逐寒、消腫散結、溫經通絡、溫補中氣。」比較起傳統的艾灸之法,遠紅外線的特性是毋須接觸皮膚便帶來治癒效果,黎醫師指出,這種高科技治療,對有開放性傷口或對熱敷物料過敏的人尤其適用。「這種結合治療一來可避免燒艾時的艾味,二來可以精準控制溫度,以取得良好療效時又能避免灼傷,是傳統中醫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形式。」 ■以遠紅外線來代替艾灸,一來可避免燒艾時的氣味,二來可精準控制溫度。家中輔助療效更快黎醫師表示,高科技遠紅外線治療器,不但可以在診所配合針法使用,更可以在家中輔助使用,以提高療效和加速痊癒。「腎陽虛或脾虛水腫者可以以遠紅外線作灸法保健。經驗上,主要針對的穴位如足三里、豐隆、三陰交、太溪、陰陵泉及背部膀胱經沿線,皆能驅寒溫經。」雖然,這種方法對大部份下肢水份浮腫的病人都有療效,但實熱、陽虛發熱者不適合使用;顏面、五官慎用;皮膚病患者及孕婦須先諮詢中醫意見,尤其孕婦的腹部和腰部都不能隨便使用。而小孩因體表面積比例較大,更須特別注意使用時間。新遠紅外線專家貼士 Ekeda 簡偉雄先生是遠紅外線專家,對遠紅外線的應用有深入研究。簡先生表示,遠紅外線的深層溫熱功能能深入人體皮膚底層,滲透力可直達肌肉關節深處,與人體水份子產生共振,促進血液循環,令體內微血管擴張,達到放鬆肌肉的效果,遠紅外線共振有助增加排汗功能,幫助排走體內的毒素和重金屬,促進血液暢通和激發新陳代謝。發揮清道夫作用,特別適合有水份多導致浮腫的朋友。簡生更提醒消費者要小心選擇遠紅外線產品,因坊間很多聲稱有遠紅外線功能的衹具發熱的「紅外線」產品,只有熱敷作用,如長時間照射容易燙傷皮膚,不含遠紅外線的理療功能。 區小姐見證職業是售貨員 [...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