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層汗與淺層汗區別
出汗是人體體溫調節功能 人體除黏膜外,全身多處均有分佈汗腺。出汗首要功能是人體體溫調節(如身體習慣了“冬天受冷、夏天出汗”),體溫調節機制可以鞏固對外邪的抵禦能力。一般來講,正常情形時體內溫度到達一定數值時(一般達38.5度)身體會開始大量排汗。 深層出汗的益處 出汗方式包括兩種:動汗(主動出汗)和靜汗(被動出汗)。“靜汗”是看不到汗珠的汗,平均一天出汗 600 毫升,多了就是不正常,比如:自汗(氣虛)、盜汗(陰虛)等;“動汗”是人體有意識的出汗,比如運動時的大量出汗暨動汗(主要在關節及大量消耗能量的肌肉等部位)。中醫講究“動汗可貴”,是說運動中出的汗最可貴,是身體內深層出汗。吃熱性食物發汗(有些中藥也是以發汗為目的)有助深層出汗,但不及因運動時的自身出汗透徹,故深層出汗相對於淺層出汗更利於身體健康並可以改善身體質素。 遠紅外線幫助出汗 遠紅外線熱調養時,因滲透熱能產生身體“內熱”及血流加速,有助於內部“升溫”(暨體溫升高),身體的自身免疫功能增強,同時也能促進大量排汗。此汗與“動汗”類同。且因為有效作用於全身各處,包括難以因運動而升溫的一些部位(譬如,小腿出汗,對於每個人都是非常難以見到的。此部位出汗對於血液中淤滯物的代謝非常有意義)。當大量深層汗時,身體可能會感覺“很癢”,此現象從側面反映了體內環境的問題。譬如一些代謝產物等無法更好地通過正常途徑(如肝的解毒與腎臟的過濾排泄功能)。排汗時當汗液排泄過程中刺激皮下神經會有所感覺,此時可以溯源並同時調理相應部位即可。 [...]